網路搜尋與資訊的有效性(一)

>>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網路搜尋」是這個時代的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然而對於搜尋,孩子們常常只知道輸入關鍵字,但對於關鍵字怎樣取決、搜尋到的資料如何整理、過濾、篩選,這些隱晦性的知識,常常在資訊教學的課程上,不容易傳授。網路查資料比賽上,最常看到的,就是學生將一堆查到的東西,一股腦的網答案紙塞,完全沒有過濾、吸收。這樣的結果,導致往後到了高等教育階段,老師說要報告,就到網路上找一堆的訊息搪塞,著作權的觀念拋諸腦後,令人感嘆程度之低落。
    有鑑於此, 在小學階段的資訊教育中,我便不斷思考,網路搜尋應該要怎麼教會比較有果。這學期剛好上到三年級的網路應用課程,於是把心中的構想拿來試一試,邊嚐試、編修正,並且紀錄下教學的歷程,以供有志之士切磋使用。

第一次上課:
    經過瀏覽器的使用教學之後,接下來先談到網路搜尋。這一節課,我原本預計要搭配台北市教育局的資訊素養與倫理第一冊課程中的一些情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也讓學生認識一下這套教材中的人物,以為第二冊做準備。但是這部份要花的時間不能花太多,因為接下來所要講解的需要比較多的時間。
    近日重頭戲:搜尋引擎。
    我先介紹搜尋引擎的定義:尋找網路上資料與訊息的工具。
    介紹四個中文常用的搜尋引擎(置於附件的學習單中),其中有兩個兼具入口網站的功能,這邊也一併介紹「什麼是入口網站」:一個提供有各種整合資訊,並且加以分類放置,方便使用者在這邊可以直接取得各種資訊連結的網站。
    因為剛剛教瀏覽器的使用,所以也需要指倒學生,怎樣使用瀏覽器連結到這幾個搜尋網站。
    接下來,我以「貓頭鷹」為舉例,進行幾個入口網站的搜尋比較,一邊比較一邊使用xChange這一個pdf編輯軟體,把學習單的紀錄方式寫下來。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幫學生釐清:怎樣區辨搜尋引擎的搜尋能力好壞。有兩個重點:搜尋到的資料數(量)、有效的資訊數(質)。
    資料數可以直接由搜尋引擎的數據看出。

    至於有效資訊數,則需要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如何判斷,我是以第一個也面(10筆資料)來作為判斷基準。輸入貓頭鷹,心中預設所想的就是紙那種動物的貓頭鷹,因此若和你心中所想要的不合,這就是無效資訊。以下以google的搜尋結果舉例:
    第一、四筆可以算是有效資訊,因為他提供了我們想要知道,有關於生物的那個貓頭鷹的訊息,而第二、三比則提供了其他非我們想要的訊息,因此屬於無效資訊。這樣我一邊在學習單上面紀錄,一邊讓他們知道搜尋的重點有哪些。
    最後,我讓他們以「袋鼠」為關鍵字進行搜尋,並且紀錄下搜尋結果,最重要得他們得要會選擇一個有用的搜尋引擎。
    附件就是學習單以及我上課時帶著學生一起紀錄的檔案。

學習單檔案      上課紀錄的學習單範本

Read more...

About This Blog

程式碼標示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